股票杠杆成本 家长指出课文《秋收》有错误:麦子不是秋天熟的,麦穗也不会低头
教学材料作为教育的必备工具,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,因此无论是基础教材还是跟随教材发放的课外读物,学生总是对上面的内容深信不疑,而曾经的家长也对教材无比信任,毕竟选编严格的教学材料,其内容肯定是从正确之中挑选出的“最优”。
但最近,有细心的家长发现:教学材料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格,甚至还存在一些常识性错误,这让不少家长感到失望,最无奈的不是错误的内容,而是当自己给孩子科普教学材料的错误之后,孩子们的反映。
面对一个稚嫩的脸庞,面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,当家长指出错误时,孩子们却一脸坚定地反驳——书上的内容怎么可能是错的?难道妈妈是说,我以前学习过的知识都是错误的吗?
家长指出《秋收》中的错误:麦子不是秋天熟的,麦穗也不会低头
率先发现教学材料中存在错误的家长,不仅对教育比较重视,而且还有着积极求真的好习惯,这名发现《秋收》中存在错误的家长,就是其中之一。
作为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,为了方便辅导功课,他将所有科目的教材连同一起发放的课外读物都仔细翻阅过了,也是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——一年级语文课外读物中,有一篇名为《秋收》的课文中存在明显的常识性错误。
虽然这篇课文是在课外读物上,但毕竟是跟随教材一起发下来的,且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接触的课外资料非常有限,因此老师也把这本课外读物当初重要教学材料,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,有错误不能视而不见。
这名家长指出:该课文中存在两处错误,第一处错误是麦子的成熟时间不是秋天,收麦子自然也不能叫“秋收”,通常情况下部分南方地区的麦子一般分为春小麦和秋小麦,北方地区的麦子则一年只种一次。
而课文中的这种表达,毫无疑问会让学生们觉得——所有地区的所有农作物都是春天耕种、夏天收获,这样的认知显然是错误的。
如果说第一点错误还能用地理差异来强行解释,那第二点错误可以说是毋庸置疑了——能很容易被压弯的不是“麦穗”,而是“稻穗”,麦穗成熟之后只会稍稍低一些弧度,真正会因为成熟而被“压弯”很大弧度的是稻穗。
二是继续拓展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,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,拓展存托凭证互联互通,吸引全球中长期资金。
家长分享《课文》中的两处错误,评论区观点两极分化
该家长分享出自己发现的错误,评论区也是两极分化,有家长表示认同,不能因为小学生知识面狭窄,就教授他们错误的常识作为知识点。
有出身农村、对农作物比较了解的家长更是感慨:写课文的人是在办公室里写的,读课文的人是在教室金字塔里读的,以至于这两波人都分不清稻子和麦子,更不清楚他们什么时候丰收、丰收了又该是什么样子。
笔者认为: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,你教他们区分稻子和麦子,其实有些强人所难了,教学材料的严谨性,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不断完善,但在教育的开端,如果不得不为了教育的接受度做出一些让步和牺牲,也是情有可原的。
但作为课堂上讲授的内容,应该采取“要么不讲,要讲就讲明白”的原则,如果老师选择把《秋收》当初课堂教授的内容,就应该适当扩展介绍一下,哪怕不作为必备的知识点,也应该让学生对正确的认知有一个印象,一年级的学生能记住多少扩展内容不是最关键的,关键是不要让他们只对错误的知识印象深刻。